發表文章

總目錄

置頂文章:總目錄

        最近發現舊的隨意窩部落格中,有一些用FB帳號的留言,筆者在此解釋一下為什麼沒有回應這一部份的留言,原因很簡單就是我不知道有FB帳號的留言。隨意窩原本是所有訪客都可以隨意留言,但在某次改版後,就變成只能會員留言或FB留言,但系統會顯示給我看的留言,卻只有會員的留言,不會顯示出有FB帳號的留言,我又不可能經常點開每篇文章去看有沒有FB留言,所以有FB留言的話我完全不知道啦,在此跟在隨意窩用FB留言的朋友說聲不好意思。這裡目前是設成所有人都可以留言,先試用看看,歡迎留言。         在隨意窩的舊留言,如果是和遊戲攻略有關的,我會補在該對應文章的最後面,或是直接在該文章中修改並說明是由哪位網友所提供的,而和攻略無關的留言則恕不保留。以FB身份留言的內容則是甚感抱歉,一來我沒看到,二來隨意窩提供的回應備份資料也沒有包含到這一部份,如果日後有緣在此地重聚的話,歡迎留言。先前在隨意窩上傳過的資料已上傳完畢,若有額外想看哪個遊戲的朋友可以留言,我來翻翻舊資料檔案看我是否有留著。         最早是用雅虎奇摩部落格,2013年奇摩部落格關閉後換成隨意窩,2023年隨意窩又將關閉於是遷移到此處,如果這裡再有萬一的話,應該就會放棄,不再使用部落格了。本來以為中華電信身為台灣的網路龍頭,應該不需要擔心會關閉服務,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說關就關真是令人心寒。在重新上傳資料到此處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外部連結都已失效,可見老遊戲的資料又消失了不少,真是令人傷感,而另外有一些文章在重新上傳的過程中,不知為何圖片有變得較為模糊的情形發生,不過反正只是提供給老人回味用而已,大家就忍耐一下,我懶得再找圖重新上傳了。另外前一陣子我才發現,先前被我分類成解謎找圖類的遊戲,幾乎在遊戲裡 都有附上攻略,因此我做的攻略算是畫蛇添足,故該類遊戲文章不會放在這個部落格中了。 混仙的電腦懷舊遊戲   introduction or walkthrough,年份僅供參考並不保證正確         1980 Dogfight (空戰)- 說明         1980 Mystery House (神秘屋) - 劇情         1981 Crossfire (交叉火網)- 說明         1981 Olympic Decathalon (十項全能)- 說明         1981 Ul

自從盤古得希夷

        自從盤古得希夷,虎鬥龍爭事可悲,萬代興亡難盡計,試從此後定玄微。         在《道德經》中記載著: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讖詩中的希夷,指的就是「道」視之不見與聽之不聞的特質。自從盤古得道之後,有能力的人相互爭鬥是件可悲的事,無數的朝代興亡輪替也是讓人一言難盡,那麼就嘗試著從「此後」來說明一些玄奇奧妙的事。         從讖詩中所寫的「此後」,並無法得知「定玄微」的起始點,因此筆者大膽猜測,這個「此後」指的就是「圖中所畫的人物之後」。經過考慮再三,筆者認為圖中之人指的是中國帝制的開創者「秦始皇」,並且依此推論繼續研究下去,竟然發現在坊間的古鈔推背圖中,那些排列在清朝之後的未定圖象,可以很容易的在秦朝至唐朝之間找到相對應的歷史事件,這真是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下面筆者會先來說明圖中之人與秦始皇的對應關係。         在周朝時期,蠻、夷、戎、狄指的是不奉周室為宗主的外族,不過除此之外,若是周朝各諸侯國有做出違背周朝禮制的行為之時,也會稱其為蠻、狄。例如秦國興兵攻鄭、滑,不但師出無名,軍隊經過雒邑時也不依周禮行事,在穀梁傳中被稱為狄秦,而楚國更是直接了當,時常自稱「我蠻夷也」,才不理會你那一套周禮。         在古鈔本推背圖中,侵犯中原的異族是使用「鬼神」或「神鬼」來比喻的,例如:卻被西山鬼神(指匈奴)知;天鼓自鳴神鬼(指匈奴)伏;二人一卜鬼神(指元朝)冤;分肢改體鬼神(指瓦剌)悲。秦滅六國稱帝,必然是不符合施行封建制度的周朝所制定的禮儀,被六國視為戎狄這種侵犯中原的異族自是在所難免,因此用「鬼神」的形態來代表秦始皇很是恰當。         那麼有如鬼神般的秦始皇為什麼要手持日月坐在石上呢?這是在刻畫秦始皇於即位二十八年時巡遊天下,在瑯邪臺立下歌頌自己的石碑,上面刻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的情景。鬼神(秦始皇)坐石上表示石上刻著秦始皇的功績,手持日月就如石上的刻字所示,只要是日月能照得到的地方盡在我手,都歸我管!         不過「此後」這個詞語,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寫法,茲列舉如下:         此後、我輩、今後、我後、我后:筆者認為這是推背圖的圖序未被變動時的寫法,可視為推背圖是從圖中之人秦始皇開始說起。         武后、武氏、武後:筆

第四十象:一二三四 無土有主

        讀者問:「第四十圖王子之亂?」         筆者答:「下面是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看看就好。」         相較於台灣,其實本讖和朝鮮王朝的相合度接近百分之百;在李成桂建立了朝鮮王朝之後,有三個兒子曾經被冊立為世子,其中的五子李芳遠為了爭奪王位,引發了兩次王子之亂。圖中圓球用來比喻其所擁有的勢力,左下方拿著圓球不放的孩童,正是朝鮮王朝首位世子八子李芳碩,在政治鬥爭中被李芳遠殺死;右下方送出圓球的孩童是朝鮮王朝第二位世子次子李芳果,短暫即位兩年,自知實力不如李芳遠,於是冊立李芳遠為世子,不久後隨即自願交出政權讓位給李芳遠,不再過問政治而得以善終;上方接過李芳果圓球的孩童就是五子李芳遠,朝鮮王朝第三位國王。         一二三四 :接連四個國王慘遭殺害後王朝結束。此指高麗王朝最後四個國王皆死於非命,由李成桂建立了新政權朝鮮王朝。(明太祖朱元璋誤以為李仁任和李成桂是父子,且殺掉高麗最後的四個國王才奪得了政權,認為德行有虧不願冊封,此事見於《皇明祖訓》。事實上兩人並非父子,王顓也不是被李仁任所殺,不過王顓之後的王禑、王昌、王瑤則都是李成桂派人殺死的。)         無土有主 :自願獻土給明朝成為藩屬國,但仍然擁有朝鮮王朝的主權。(朝鮮王朝使用明朝的年號,持續朝貢,王室的更替都會向明朝報備,自稱大明朝鮮國。)         小小天罡 :朝鮮這個小地方的李成桂。(「小小」指朝鮮和明朝相比,只是一小塊地方;「天罡」指擁有強大武力的凶神煞星,李成桂殺害高麗最後的三位國王可說是當之無愧。)         垂拱而治 :明朝對朝鮮並不多加干涉任其自行管理。(此句指明朝對朝鮮李成桂的態度。)         一口東來氣太驕 :一支驕兵從東方殺來。(口為人丁的計量單位,一口在這裡是比喻一支軍隊。王禑因為雙城總管府所統治之地被明朝搶了,所以氣得要李成桂率兵往西攻打遼東。)         腳下無履首無毛 :沒想到變成沒鞋可穿,頭髮也被扯掉的慘狀。這是形容李成桂軍隊灰頭土臉的樣子。(李成桂率兵到威化島時遭遇到洪水,不但淹死許多士兵,糧草物資也因此短缺,向王禑請求撤兵遭拒,一氣之下帶兵回京城發動政變,不久後就篡了高麗。)         若逢木子冰霜渙 :若改由李姓之人掌權,和明朝凍結的關係將逐漸解凍。(高麗王朝在明朝與元朝作戰時立場親元,當李成桂篡奪政權建立朝鮮

兩朝天子笑欣欣

        讀者問:「此讖聽到的解釋幾乎都說是靖康之變的徽宗和欽宗,要說是太祖和太宗有何根據?」         筆者答:「下面是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看看就好。」         本讖若要與靖康之變相對應,出現的矛盾之處有以下幾點:一是徽宗和欽宗是被俘虜的,怎麼可能會笑欣欣;有少部份版本將此讖詩改成哭沉沉之類的,或是在畫中多畫一女人在旁邊,筆者認為這應該都是後人想要把此讖改成對應於靖康之變所做的變動。二是靖康之變的時候,徽宗是先被北送的,而欽宗則是隔了數日之後才被北送,故不可能出現如畫中所示,兩帝會同時身處在一個帳幕中,況且《靖康稗史簽証》中也記載有「二帝之行也,不得相見」的敘述。三是依讖詩中所述,總領群臣的應該是兩朝天子,但徽宗和欽宗只是俘虜,總領的應該是押解官。四是最重要的一點,依據《靖康稗史簽証》中的記載,兩帝北送的路線,是往開封府東北方的滑州走,並不會經過洛陽東方的孟津。         但若是把本讖認為是在描述趙匡胤與趙光義的洛陽之行,那麼上述的矛盾便全部都消失不見了。兩人一同出遊,自當欣喜;兩人一同出遊,自當可能在同一帳幕中;總領群臣的是皇帝趙匡胤和晉王趙光義兩朝天子無誤;孟津位於開封與洛陽之間,行程中當然會經過。         因此「兩朝天子笑欣欣,總領群臣渡孟津」的意思即是「皇帝趙匡胤和晉王趙光義興高采烈,率領群臣越過孟津往洛陽去」。另外圖中所繪的二王者,為什麼要如笑如泣呢?原因在於趙匡胤在當時提出了想要遷都到洛陽去的提議,這也帶出了讖詩的後兩句:趙光義「拱手自然難進退」,趙匡胤「欲去不去愁殺人」。         如笑如泣其實就是在描繪神情尷尬的樣子,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這是在比喻遷都意見被提出之後,兩朝天子之間的相處變得不自然的樣子。聽到趙匡胤想要遷都,包含趙光義在內的眾臣都覺得不妥,但身為服從皇帝的臣子,不想勸進也不敢勸退,於是才說「拱手自然難進退」,而趙匡胤得不到臣子的回應,想遷都到洛陽去又沒人附議遷不過去,心裡也是發愁,於是才說「欲去不去愁殺人」。幸好這尷尬的場面最後被李懷忠的進諫給解決了,趙匡胤趁機退讓而同意放棄遷都,帶著眾臣回到開封去。         

燒餅歌

  明太祖一日身居內殿食燒餅,方啖一口,內監忽報國師劉基進見,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禮畢,帝問曰:「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輪算,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開視果然。 帝即問以天下後世之事若何。基曰:「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帝曰:「雖然自古興亡原有一定,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試略言之。」基曰:「洩漏天機,臣罪非輕,陛下恕臣萬死,才敢冒奏。」帝即賜以免死金牌,基謝恩畢,奏曰:「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方終滅北方興,雖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 (過於重文) 日防西 (需防太陽西落。 暗指燕子會回巢休息 ) 。」 帝曰:「朕今都城築堅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見都城雖屬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只恐燕子 (指燕王朱棣) 飛來。」隨作歌三首曰:「 此城御駕盡親征, (坐此城的皇帝必須經常御駕親征。 此城指應天。 在應天登基的明朝皇帝只有太祖、建文帝和成祖,其中惟有建文帝沒有帶兵打仗過,無法坐穩應天府。 )            一院山河永樂平, (當年號改為永樂後天下太平。)           禿頂人來文墨苑, (姚廣孝來當謀士。 禿頂人指道衍禪師姚廣孝,文墨院比喻軍中謀士所在之處。 )           英雄一半盡還鄉。 (朝廷中有一半的人是效忠建文帝的都被殺害。)           北方胡虜殘生命, (瓦剌的也先進攻大同殘殺漢人。)           御駕親征得太平, (英宗希望透過親征來取得邊疆的安定。)           失算功臣不敢諫, (這並不是好主意但沒人敢進諫。 但是事實上不管在備軍時還是在進軍時,都有臣子勸英宗打消親征的念頭。 )           舊靈遮掩主驚魂, (眾臣掩護英宗不斷被殺,英宗快被嚇破膽。 主指英宗。 )           國壓瑞雲七載長, (英宗遭瓦剌和景泰帝軟禁了七年之久。)           胡人不敢害賢良, (瓦剌沒有殺害英宗。)           相送金龍復故舊, (瓦剌將英宗送回北京,之後英宗發動政變重新登基為帝。 金龍指英宗。 )            靈明日月振邊疆。」 (從此兩國邊疆大致安定。 這應是瓦剌內亂無力侵明,不是英宗多有能力。 ) 帝曰:「此時天下若何?」基曰:「天下大亂矣。」帝曰:「朕之天

藏頭詩

圖片
         版本一 唐太宗貞觀七年五月十九日,太宗問於李湻風曰:「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喪我國家,以及我朝之後,登極者何人,得傳者何代,卿為朕歷歷言之。」 對曰:「欲知將來,當觀已往,得賢者治,失賢者喪,此萬世不易之道也。」 太宗曰:「朕所問者,非此之謂也,欲卿以術數之學,推我朝得享幾許年?至何人亂我國家?何人亡我國家?以及代代相傳,朕預知之耳。」 湻風曰:「此乃天機,臣不敢洩。」 太宗曰:「言出卿口,入朕之耳,惟卿與朕言之,他人皆不能知也,卿必為朕言之。」 湻風曰:「臣不敢洩漏。」 太宗曰:「卿若不言,亦不強試,隨朕入禁宮。」於是湻風侍太宗登高樓。 太宗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卿可為朕言之。」 湻風曰:「亂我朝之天下者,卽在君側,三十年後,殺唐之子孫殆盡,主自不知耳。」 太宗曰:「此人是文是武,卿為朕明言之,朕卽殺之,以除國患。」 湻風曰:「此乃天意,豈人力所能為耶,此人在二旬之上 ( 貞觀七年為西元六三三年,而 武則天於西元六二四年出生,在當時年僅十歲,此處說已經二十歲是錯誤的 ) ,今若殺之,天必禍我國家,再生少年,唐室子孫益危矣。」 太宗曰:「天意既定,試約言其人?」 湻風曰:「其為人也,止戈不離身 ,兩目長在空 ( 註一,指「武」字和「瞾」字 ) ,實如斯也。 」 太宗曰:「亂我國家,何人能平之?」 湻風曰:「有文曲星下界,生於賣荳腐之家 ( 武周時期的宰相沒人家裡是在賣豆腐,筆者猜測可能是用來形容其家風廉潔,此相應該是指狄仁傑 ) ,後來為相,自能平之。」 太宗曰:「此人何姓?」 湻風曰:「天機不可洩,洩之有殃。」 太宗曰:「此人平後可治乎?」 湻風曰:「己丑 (註三) 有一口一巾不成五者 (註四,指「韋」字) 亂之。幸有五天罡 (註五,似版本二的用字方為正確,指李隆基) 下界平治。」 太宗曰:「此後可太平乎?」 湻風曰:「前二十四年,可媲美於堯舜,後二十四年,又有亂天下者,危而不危 (不危喻「安」字,指安祿山) ,一人大口 (人口為「史」,指史思明) ,逢楊而生 (楊指楊國忠) ,遇郭而止。 (郭指郭子儀) 」 太宗曰:「何人平冶?」 湻風曰:「光子 (光指李光弼,子指郭子儀) 作將,然後平治。」 太宗曰:「此後可太平乎?」 湻風曰